你是否曾想: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做到照片中漂亮的瑜珈動作呢?
也許你曾在團體瑜珈課看著同學老師,忍不住與自己不協調的動作比較,或為自己做得到而得意,或為自己做不到而失落。
練習瑜珈這幾年來,除了帶來身體上的轉變,比如肌肉變結實強壯,柔軟度增加,對自己的身體也更有自信之外,我的心態也有所變動。在學習瑜珈的道路上,我漸漸意識到「不完美的動作,就是自己最完美的樣子」。就算做得不完美,也很好。
其實,我有個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心法「三個練瑜伽該停止抱有的期待」。使用此法,在下一次瑜珈課時,給不完美的自己,打一劑自信的強心針。從心體會為什麼不完美的自己,才最完美!
「不完美的動作,就是最完美的樣子」如果能夠把這句話銘記在心,你在上瑜珈課或是自己在練習的時候,不但減少受傷的機會,會發現心境完全不同,搞不好還更容易做到某些動作。
我記得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是不是能把動作做得越來越漂亮,像是課本標準那樣當作進步指標。做得到很好,做不到就覺得自己沒進步,不夠好!
等到我自己當上老師之後,我才發現用做不做得到某個動作當作標準,反而給學生更大的壓力!比如之前我還在波蘭教空中瑜伽的時候,有一個學生非常害怕在頭上腳下的動作掉下來,我一直叫她放鬆放手,他卻抓得越緊,最後我用盡耐心,只好對他說算「你如果不想做也沒關係」。不知道是不是我對她說話時的氣餒被他聽到了,我只記得他一直都沒有辦法做這個動作。每次都會很緊張!
不過他做不到,為什麼我要失望呢?
其實他做不到這個動作,也沒什麼不好,做那個動作除了逼迫他面對心理的恐懼之外,有符合他當下的需求嗎?
其實沒有!完全沒有符合他當下的需求!
就像我在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第71集:瑜珈老師的兩大刻板印象」中提到,瑜珈沒有所謂正確的動作。同理推論,我要逼迫自己學生做的跟其他人一樣?
一番思索後,我修改了教課的方式。以前我一直叫學生照著步驟做下一步,指導把手放在哪,或是把腳放在哪。現在我通常會改成這樣引導:「你想要的話可以試試看,做慢一點,如果做的不一樣也很好。」
以我之前教課遇到的狀況舉例,我有學生每次做平衡的動作都只能站個兩秒,他以前練習的方式就是一定都不用任何輔具,不用瑜伽磚支撐,手絕對不扶著墻壁或椅子,卻無法成功延長平衡時間。後來我們嘗試了先扶著椅子,感到穩定之後再慢慢放開一隻手,接著同時放開雙手。他發現自己反而能夠穩穩站著,停留三到五個呼吸,大概30秒,也就是原本戰力時間的15倍。動作上,他看起來也是進步了。不過更重要的事,他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願意從不完美的方式開始(手扶著椅子)。
另外一個學生則是完美主義者,常常害怕平衡動作做得不好。我注意到他每次進入動作很快,不禁設想他的原因是急躁,希望自己趕快做出完美動作,才一直站不穩。所以我決定把步驟拆解,把速度放慢,讓他一步一步緩緩地進入到單腳站立。在過程我請他不停告訴自己:「我相信我自己,我允許不需要的離開。」
他接受了自己雖然不完美,並且放下了追求完美的心態,反而站得更穩了。
我們不完美的動作,就是身體最完美的樣子。
Sima
三個練瑜伽不應該對自己有的期待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態,你反而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標。這是我在教瑜伽以及自己練習瑜珈的過程中發現的人生道理,套用在生活中也符合。
但到底要抱持什麼樣的心態,才夠容易增加自信,放下追求完美的執著呢?接下來要跟你分享我的心法。

第一,『別人做得到,我也應該可以』
不服輸的心態,有時能讓你完成很多挑戰。但是你可能也忽略了很多時候,我們莫名做許多不需要的事,只是因為看起來別人做得很輕鬆,或是想跟別人做的一樣!
比如看到老師同學把腳放在頭上,結果跟著做反而讓自己骨折了(喔我真的聽過這樣的故事!)
不要花太多心思去管別人做的怎麼樣,更要緊的是你自己需要什麼。別人的人體做起來是那樣,不代表我們做就應該一樣。你的身體到底需要什麼?能做的什麼程度?
不完美,也很好。不逼迫自己的身體,你的瑜珈練習將能帶來更多的好處!(而不是受傷)

第二,覺得不能丟臉
我們都經歷過擔心讓別人失望,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這是人之常情。
在瑜珈課也是一樣,有時擔心自己的動作不夠漂亮,深怕在同學前面丟臉,有時又希望獲得老師的讚美與肯定,想要做的比上一次更好!
然而,有人看不起你或對你感到失望,不代表自己就是沒用的人。為了不讓同學佩服,讓老師滿意,
你免強自己的身體去做不舒服的動作,那更是傷害了自己。
我就遇過朋友跟我說,他再也不去上瑜珈課是因第一次去的時候,因為老師較全班同學看他:你們看!這就是錯誤的動作!他大感到丟臉,因而放棄了瑜珈。
記得,如果遇到這樣的環境,你可以隨時離開,選擇換一個更能讓你放鬆的地方。你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在身體能做到範圍內去試試看就好。
與其擔心感到丟臉或是被指責,不如用心回應自己的身體所需。

第三,做瑜珈一定有好結果
壓力大、身體痠痛、睡不著….但怎麼做了瑜珈,還是沒幫助?
我們都曾遇上考驗,也經常堅信人生應該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發展。如果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我們自然會產生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曾遭遇失望,練習瑜珈也不時會碰到自己沒辦法獲得想要的結果
我們常常期待做完瑜珈之後,病痛就會舒緩,壓力就一定會減輕。但如果結果和想像的不一樣,我們除了對自己失去信心,也對瑜珈感到失望。失望的雪卻滾越大,漸漸失去耐心與信心。
不過認知自己的期待,有助於我們了解期待和苦痛之間的相關性。
你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會對瑜珈練習的結果有所期待?
比如:為什麼我期待練瑜伽就會放鬆?為什麼我覺得我應該要睡得著?我什們我期待做瑜伽會變瘦?多多問自己為什麼,一層一層撥開,看到你心中期待的核心原因。
不完美的結果,最完美。
不期待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感覺,專注在練習瑜珈當下的體驗,反倒是認識自己的最好機會。
今天的心法幫助我放下了追求完美動作的心態,提醒我不完美也很好。我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停止這三個對自己的期待,而受益良多。
喜歡的話分享給身旁的人,幫助他們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態吧!
幸福的人,不是因為對什麼都滿意了,而是知道人生本來就無法什麼都滿意。
艾爾文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