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60 – 瑜加反思|瑜珈極簡後帶來的三大樂趣

  • by

兩週前我在節目中提到,我最近開始實踐極簡生活。如果你還沒收聽的話,回到第58集:好書分享|極簡生活的16條原則 The 16 Rulse of Living Less。我在那集的內容分享書中極簡的原則運用,以及我為什麼開始實踐極簡生活的故事。

其實極簡不只是把東西丟掉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與處世哲學。在開始丟東西以前,我也是從瑜珈開始極簡。

怎麼從瑜珈練習終極簡呢?節目中將介紹我極簡瑜珈練習的方式,以及極簡後帶來的三大樂趣!

簡單一個動作,一個練習,就是練習瑜珈。不需太多,心理更多滿足 / Photo by L B on Unsplash

極簡不只清空衣櫥,也清掃不需要的瑜珈練習

我發先當我每次選擇在同樣的時間,練習更少的體位法。我反而有更多空間時間,停留在自己享受的動作、呼吸法或是冥想當中。

先說說為什麼我會開始極簡我的瑜珈練習吧!

其實我一開始當上瑜珈老師的時候,忍不住想把所以該練的都塞到一堂課中,覺得越多越好!但長時間下來我發現,因為變化太多,學生反而記不起來。

再來是我自己的練習,我在波蘭接受師資培訓的時候,體位法培訓時間通常一次就持續兩個小時以上,也因為是密集班,每一次練習的體位法數量都不少。2017年當上瑜珈老師後,我總覺得身為老師應該要多練一點。每次我在自己練習的時候,每個動作或調息法的時間縮短,以便在有限的練習時間內加入更多的變化。我心中想著的不是去體驗這個動作,而是想著怎麼樣快快完成進入下一個動作。

我給自己不少壓力,認為課堂上就是要多教一點,身為瑜珈老師就是要多練一些體位法,能做到越多瑜珈動作越好。但這個心態,卻也曾使得我受傷。我一直記得有一次我急著要進入倒立的動作,平衡卻沒做好,結果往前了一圈摔倒,導致自己左肩受傷。雖然不嚴重,但卻讓我在倒立動作時總是有陰影,無法忘卻過去受傷的經驗。

讓練習配合我的步調,而不是我去配合練習步調

真的要做出漂亮的動作,才算是瑜珈做得好嗎?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做瑜珈時,是否能夠帶給你喜悅平靜,而不是動作長什麼樣子/ Photo by Anthony Fomin on Unsplash

不因動作漂亮而喜,而因放鬆自在而悅

極簡之後,我不再為了追求動作而做出一個動作,而是看看我當下需要什麼,再決定做什麼練習。比如我發現在冷氣房待太久有點虛弱,身體告訴我該多流些汗,那我就會把練習的速度與強度加快一點。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很累該上床休息,但是頭腦卻東想西想靜不下來,這時候我就會決定給自己放鬆舒緩的練習,更偏重調息或靜心冥想。

當我把瑜珈練習調成極簡心態後,我反倒不介意自己到底練習多少了!

現在固定每天早上拜日式A+B,在看當天的身體與心理狀態,決定要不要加上別的練習。有時候每天練習五分鐘,有時候一次練習就長達一個半小時。

做不到也不需要批評自己,只要笑笑地發現,然後繼續自己的練習就好。做到開心,做不到當做認識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 / Photo by Kaylee Garrett on Unsplash

簡化練習帶來喜悅,而非自我批評

當我沒有再去免強自己做當下做不到的動作,反而讓瑜珈練習的過程更愉快,練習完也覺得更輕鬆,也不會再批評自己「為什麼我都做不到這個動作」

極簡不是要拋棄一切,而是要讓你所擁有的剛剛好,不多也不少!

我曾聽設計師朋友說過,好的設計不是不能再增加,而是設計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不能少。「剛剛好」,貼切形容極簡後的瑜珈練習。

如果你還沒聽過第58集:好書分享|極簡生活的16條原則 The 16 Rulse of Living Less。也推薦你回去收聽,內容比較著重如何實踐極簡生活。

最後我想邀請你參加一個小挑戰:

找出你現在的生命中,是現在不需要也沒關係的一個東西,或是一件事情。不是指未來可能需要的,也不是指過去需要的唷!切記是現在當下的你,不需要的。

可以是一個物品,一段關係,一個動作(像是我的瑜珈練習),一個投資,一個銀行帳戶….或是任何你想得到的,只要「一個」就好!

找到後,允許 他/她/它/祂 離開你的生命。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