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 Therapy 在台灣稱作瑜珈療癒,也被稱為瑜珈理療,在台灣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我自己在學習瑜珈療癒的時候,也是以英語的資料居多,中文的資料還不是很容易找到。
在我到羅馬尼亞學習瑜珈療癒之後,也開始搜尋 Yoga Therapy 相關的中文資訊,意外發現除了香港和新加坡之外,台灣也有瑜珈療癒協會,以及一間專門在推廣瑜珈療癒的瑜珈教室,幸運地與瑜珈療癒師,蔡士傑老師聯繫上。
從挑戰身體極限,被其他好處吸引一頭栽進瑜珈療癒
蔡士傑老師是一位瑜珈療癒師,早期是從事健身相關運動。從開始接出瑜珈後,開始往瑜珈療癒師的方向去學習。目前主要協助人們改善身心健康,健身比較著重在身體的鍛鍊,瑜珈療癒是著重在整個人的領域。
當初因為學了重量訓練以及心肺功能訓練,想再伸展以及放鬆的部分多做學習——這是當處學習瑜珈的初淺認知。當年學瑜珈遇到不少挫折,比如很多看起來很簡單的瑜珈體位法,我的身體反而會一直抽筋。我自認身體素質不錯,卻沒辦法做到,所以因為一股好勝心,才繼續學下去。
但練習的過程中慢慢看到瑜珈可以幫助自己不少,比如蔡士傑以前是個容易焦躁的人,身體運用以前比較使用爆發力在接觸瑜珈以及瑜珈的哲學後,發現瑜珈除了幫助了身體,可以伸展拉筋,也因為瑜珈而讓生活態度等改變,與人相處也改善,心裡也跟著有好的改變。
先在台灣接觸預防傷害,改善疼痛的瑜珈療癒初階短期課程。因為本身很有興趣,開始尋找國外的資訊,找到有興趣的老師和學校,後來也到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地方進修瑜珈療癒。第一次先是在國外上疼痛相關的課程,結束之後會有實習以及報告,過程有老師協助,後來國際瑜珈療癒協會的課程要800 ~ 1200小時的進修。
「邀請制」的瑜珈療癒課,找回自己的初心
簡單來說,是採用傳統瑜珈練習中的某種方法,用在個案或是用在團體課程。瑜珈療癒師經過評估,判斷是需要是心裡身體、人際關係…等等的改善。所以瑜珈療癒不會運用我們在瑜珈課中所有的練習。
例如除了體位法以外很常見的瑜珈呼吸法(Pranayama),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比如一個焦躁的人,就可能因為練習Kaphlabathi (火呼吸、頭顱潔淨呼吸法),反而讓他更焦躁。
個人課就是看單獨個體的需求,團體課的話,會把把同質性較高的族群聚集在一起,比如以憂鬱症為主,或是以下背痛的患者主題的課程。
不像平常只是給指令,讓學生遵照老師的方式練習。在瑜珈療癒的練習中,會以邀請學生嘗試不同練習,而不是單純的給指令。很多時候自我的掌控被剝奪了,身體或內在有警訊出現了,但我們去忽略他,或是已經看到感覺到了,卻不管他。邀請制的方式,讓學生找回自己身體的主控權。
瑜珈療癒師,或是瑜珈老師,在課堂上培育學生對身體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多幾個方式,給學生多一點不同的嘗試,讓學生觀察身體的感覺怎麼樣。
最後還是要讓學生回到初衷,到底他們為什麼想來瑜珈療癒?希望自己的身體到什麼樣的狀態?通過練習,我們也引導他找回自己的初心。而不是單純的聽存外界的建議,專家的建議,朋友說有幫助的方式,而忽略到練習時,我的身心到底是往好的發展,還是很執著地認為要一直做才有幫助。
瑜珈療癒是一種替代療法
一般在醫院會以藥品、開刀或是像物理治療的徒手,瑜珈療癒以不侵入的方式來給予一些療癒。他是一個替代的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主流醫療。
跟醫療體系,與醫療從業人員能夠有良好溝通是很重要的。瑜珈療癒無法取代藥物手術,無法取代醫學檢查,但是我們可以從一個整體的概念去看一個人,而不是像醫療一樣分科分門:骨科、精神科、內科、外科。瑜珈療癒認為,要照顧健康,需要身心靈都顧到。
瑜珈療癒師如何評估個案的需求
在練習的過程中觀察,可以看出很多端倪。傾聽也很重要,在練習前,或是是練習的時後,甚至在過程中跟你提到各式各樣不同的資訊。我們需要聆聽,觀察這個人各式各樣不同的面向。判斷個案現在最優先要處理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誤以為,我的身體有病痛,是因為身體沒顧好,內臟出了問題,骨骼出了問題。但現在很多重大疾病,癌症等,比較難醫治或比較難掌握原因的部分,跟社會層次有很大的連結。比如童年受虐的經歷,可能造成他們身體的不適出現。有時看起來沒有相關的事物以及經驗,其實反映在身上。
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式,可以套用在所有的狀況之下。
小小改變行為,大大改變心情
有時候改變生活的習慣,能夠給個案很多的改變。比如看到髒亂的房間,心情就很煩躁,越來越亂,後來也可能影響到你的身心。有時候一個小小行動的改變,就能給心理造成很大的放鬆。比如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每次脫下衣服就折好。
有時候突然要一次改變太多,壓力會太大,反而造成負面影響。不如從小事開始改變,整個人整個心態都不一樣。
要怎麼成為瑜珈療癒師
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教法。如果是瑜珈療癒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aitaion of Yoga Therapy,以下簡稱IAYT)的課程,有一定的學習系統。當然也有不少單位提供課程,不一定由IAYT認證,需要自己多搜集資料仔細評估。
瑜珈療癒師的條件或特質是可以培養的,但身為瑜珈療癒師應該要能夠很清晰,很客觀的觀察。不會添加太多自己的主觀看法,去對待個案或是去給予方法。比如傳統上會說這個呼吸法對某個症狀有幫助,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假思索地給個案這個練習。
除了身體症狀,我們也要考慮文化背景,考慮身體的狀況。比如一個對氣喘有幫助的呼吸法,我看到有氣喘的人,就馬上丟給他這個呼吸法練習。需要聽下來思考,不能給予太急躁的判斷。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同理個案,不批評個案,單純的聆聽他。瑜珈療癒師給一個聚焦的方案,讓個案嘗試是否對自己有沒有幫助,而不是解答。
身心健康,從接納以及陪伴自己的身心開始
信念、生活態度、你的感覺、你的身體感覺、你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一般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去觀察。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對我們的神經系統、心理認知,甚至包含身體運作協調,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覺得留意這些感覺很無聊,不知道觀察會給自己有什麼影響,懷疑真的對身心健康有幫助嗎?其實身心健康,好的生活品質,好的社會互動,都是要從觀察自己開始。
有時我們會想逃離一個情緒,比如悲傷就想趕快停止悲傷,比如心情不好想趕快讓自己快樂。但有時候是身體在告訴我們,要陪伴她。接受自己的情緒,陪伴他,難過不用逼自己開心。接納會難過傷心的自己,陪伴這樣的自己。
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先從接納以及陪伴自己開始。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播放音頻並追蹤 <聊療瑜珈>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