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始我學習瑜珈時,也常常很在意自己的動作
我是不是能像老師一樣,做到這樣的體位法,我的動作好不好?
後來才發現,並沒有標準的對錯。
前幾天我終於發現,學生在線上瑜珈療癒課時,為什麼一直調整鏡頭位置?
因為他房間空間不大,很難讓我一直看到他的全身,所以當他一直換電腦位置時,我本來以為他是為了站姿或坐姿,希望讓我看到她,所以才做調整。
但某一天上課,當她調整鏡頭的時候跟我說:
「等等,讓我換一下電腦的位置,不然我看不到自己!」
我突然內心跟著大喊「等等?你不是為了讓我看到你才調整位置的嗎?原來我誤會了這麼久!」
學生對我說,看不到自己做得對不對,他覺得很不安心;他會想要把動作做到完美,所以才想要一直看著自己的畫面。原來他是把銀幕畫面當作一面鏡子,來查看自己的動作。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身體的人
我在瑜珈課上,通常盡量減少動作示範。
除非學生不確定我的指示,或是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這個體位法,我才會示範,確保沒有誤解。
我慢慢跟她解釋,跟我做得一模一樣是沒有必要的,重點是她的『感受』。
在這個練習中,有沒有哪裡覺得酸?哪裡覺得痛?有沒有麻麻的感覺?是不是能夠舒服的在這個位置待1-2分鐘?
於是我請他把銀幕畫面固定在我,就像面對面跟我上課一樣,而不是看著自己的畫面;雖然是通過銀幕,在網路上相見,我們仍然會有眼神交流,我們也對話。我們碰不到對方,但不影響練習。她能通改變自己原本的習慣,去體會練習前中後,身心的變化。
先學習,怎麼察覺自己的身體
當然,成為最了解自己身體的人,必須先練習觀察自己。
不然我們很多習觀動作,常常是在不自覺的時候發生,比如駝背、翹腳、骨盆前傾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去注意自己坐或站,或是生活中任何使用身體的動作。
瑜珈體位練習的時候,這也常常發生。
學生會想一直看鏡子,看老師,看同學,趕快跟上其他人的腳步,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我也經歷過這段期間,想要跟旁邊同學比較的時候。
但更重要,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動作是什麼?自己是怎麼動的?
你怎麼把腳從左邊移到右邊?
怎麼抬頭低頭?怎麼後彎前彎?
你在這個動作中,覺得舒不舒服?
這個練習,有沒有在某一方面幫助到你自己 ?
——在每次練習,不停問自己這些問題,幫助你打開自己的覺知。
瑜珈教學反思
如果為了追求體式的完美,讓自己受傷,反而得不償失;如果追求的過程中達不到,對自己失望,反而喪失信心。
在網路上教課反而幫助我減少『糾正』學生的習慣,也沒有機會跟學生有肢體接觸。
作為瑜珈老師,我負責引導他們去感受自己。如何用最清楚的方式,引導學生舒服地做動作、呼吸,引導他們到專注的狀態,也是我一直不斷學習內容。
用手去觸碰學生,調整動作,不一定是必要的。
看得到自己,跟老師做得一模一樣,也是沒有必要的。
這次也是一個讓我反思教學方式的好例子:多問學生問題,比如到底他為什麼要調整鏡頭?
上課時,我身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
我需要去感覺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確認是不是他們有得到我想傳達的概念。
如果沒有的話,去調整傳達的方式。
首先要確保的是,我和我的學生之間,是用最真誠的心交流
—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