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62 – 潛入生命的自由:海中的瑜珈練習|自由潛水教練和瑜珈老師Joanna專訪

  • by
sima-yoga-talk-podcast-播客-音頻-聊療瑜珈-自由潛水 自潛-瑜珈-水肺-潛水-危險-呼吸調息-放鬆-冥想-潛水類型-自由潛水介紹-潛水是什麼意思

來自香港的自由潛水(Freediving)教練&瑜珈老師Joanna,曾拜訪過台灣後就愛上這裡,目前也定居在台灣。學了衝浪之後愛上大海的她,陸續接觸需要背著氣瓶的水肺潛水(Scuba Diving),接著才愛上不需要太多裝備,靠自己呼吸就能潛水的自由潛水。

也因為開始自由潛水之後,才更深入探究瑜珈,發現瑜珈與自由潛水和瑜珈環環相扣,許多相關連的地方。

到底自由潛水和瑜珈有什麼相似之處呢?讓我們先從潛水的部分說起吧!

明明都是「潛」卻大不同!浮潛、自潛和水肺潛水到底差在哪?

「潛」水,顧名思義就是要進入水下,所以沒有潛入水中,就不算是潛水。比如「浮潛(Snorkeling)」是在水面上漂浮游泳,帶著面鏡以及呼吸管,不算是一種潛水。

「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則是背著氣瓶到海中潛水,「自由潛水(Freediving)」則是不靠外力,只靠自己的一口氣,潛入海中。

圖:自由潛水 / Photo by Soulfree

自由潛水危險嗎?要注意什麼?

在自由潛水之前,要調整自己呼吸與心律,盡量要讓自己放鬆。潛水完之後,要做恢復呼吸的技巧。而在自由潛水的課,也都會學習這些技巧。

自由潛水是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身體,到某個深度。水肺潛水因為要用不同的裝備,更多是學習如何安全使用不同裝備,確保自己在水下安全的享受海洋的美貌與生態。

除了潛水的技術與理論外,身理與心理上的調整,呼吸技巧與調適,是自由潛水重要的一環。一般在岸上可能呼吸一次就是幾秒一分鐘,但自由潛水可能是3-5分鐘,高手甚至在水中待11分鐘。

自由潛水,是在ㄧ吸一吐之間的旅行。

下潛前的準備佔過程的一半,下潛後享受海中的冥想。

冥想是把哪內的事情放下,專注在自己的呼吸與當下。在水面上或岸上,走一次我下潛以前會是什麼流程,會幫助自由潛水的體驗更安全更流暢,許多運動員也會運用意象訓練(Visualization),增進動作表現。

心靈是否強壯穩定,內在力量是否夠能承受呼吸慾望讓你感受到的不舒服,這些技巧除了在自由潛水或運動可以運用外,Joanna發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非常受用,這也是讓她如此熱愛自由潛水的原因之一。

有時生活或工作很疲勞很累,自由潛水則是一個獨處的時間,類似流動性的冥想,只有你的身體、心靈的專注、海流以及陽光的感受。在這一分鐘,只專注在當下,而之前的煩惱似乎已不存在。Joanna發現以前的害怕擔憂,在自由潛水的時候完全不會去想到,帶來的就是專注於此時此刻的美好。

自由潛水帶來自我反省和獨處的時間,但浮上水面後,你又有潛水的夥伴等著你,不孤單不寂寞。

下集待續!

Joanna 老師的網站 Soulfree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