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31 – 與孩子血癌奮鬥,走出自己的親子瑜珈教學路 / 家家專訪

  • by
親子瑜珈-親子瑜珈課程-親子瑜珈動作-親子瑜珈好處-親子瑜珈遊戲

女兒的血癌,反而讓她踏上親子瑜珈的不歸路。

曾因為寶貝女兒一出生就罹癌的消息,因而以淚洗面的家家老師。後來為了透過瑜珈陪伴孩子,慢慢地摸索出一套父母與兒童可以一起做瑜珈的方式,進而發展出家家的親子瑜珈。

坊間比較常見『兒童瑜珈』,只針對小朋友開設的瑜珈課,但要把父母拉進來跟孩子一起,就不是這麼容易了。在讓親子同時享受瑜珈的樂趣下,教學同時又要注意什麼?有什麼樣的挑戰呢?

快來聽家家老師怎麼說!

幼兒瑜珈 VS 兒童瑜珈 VS 親子瑜珈

幼兒瑜珈:4歲~小學一年級

親子瑜珈 :兩歲半到六歲

兒童瑜珈:小學一年級~小學六年級

女兒血癌,因而走上親子瑜珈的道路

因為女兒一出生就有血癌,需要做化療。為了幫助女兒,跟孩子互動,開始帶著孩子去嘗試親子瑜珈。由於很少專門針對親子瑜珈,自己帶著女兒做了很多嘗試。幸運的是自己是瑜珈老師,跟女兒做了很多努力。後來因為周遭很多朋友早療課,才開始教導親子瑜珈。學齡六歲以前是黃金治療期,這段時間做更多訓練,就不需要擔心以後會有專注力的問題。

孩子健康就好

我都會跟家長說,孩子的高矮胖瘦,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課題,不用太擔心,能夠健健康康的就好了。小孩本來就有探索世界的能力,大人只要陪伴著,讓他們自己去玩,孩子反而開心更投入。

有趣生動的比喻,讓孩子在瑜珈課開心地玩

我會用更動態的方式來形容動作,像傳統瑜珈姿勢如果是大人來做的話,會是以停留為主。給小孩子的話,更偏向以動態的方式進行。

犁鋤式我們會比喻為:蝦子,叫小朋友釣蝦。貓牛式比喻為:毛毛蟲,在扭動的時候真的很像毛毛蟲。

打破家長上對下的關係,孩子與父母變成合作夥伴

很多瑜珈動作,小朋友做的都比大人好。在親子瑜珈打破了家長上對下的威權,很多時候小朋友還得幫助或提醒爸爸或媽媽,要怎麼做這些瑜珈的動作。像是下犬式,對孩子來說非常簡單,一下就做到了,但對大人來說可能很痛苦。如果想要小孩子在一個動作停留久一點,就會請家長協助,比如叫家長像是過山洞一樣,從下犬式的中間鑽過去。

陪伴互動,就是孩子需要的

互動都看得出來,父母跟小孩之間本來有沒有互動。如果小孩都不理父母的話,大概就可以猜到平常都沒陪孩子。但在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漸漸的孩子跟爸媽的互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只要把自己當成小孩一樣,就跟小孩一起玩就好。在家雖然可能很忙或很累不動,但是盡量在課堂投入時間,在上課當下與孩子一起玩。

親子瑜珈,與孩子溝通是大挑戰

有時候小孩會不理你,或是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你也不能太靠近小孩,他們可能會很害羞一直黏著父母。教學的話你必須知道怎麼碰觸,只用講話的方式,引導他練習,也需要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做。

也有不少老師反映:不知道怎麼面對家長?我會直接教育父母一些兒童發展的知識,例如小孩子已經六歲,就應該單腳站立到十秒,需要讓他們去做去練習。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受傷,一直去攙扶孩子。我們需要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練習。

親子瑜珈老師需要突破舒適圈

「來教親子瑜珈,你也會瘦!!」家家大笑,因為教孩子很耗體力,也很有挑戰性。 比如跟孩子講話的語調需要變化,太高他們又覺得你跟他們是同類一樣,會不聽話。需要調整說話的語氣,也需要畫比較多的力氣,教孩子方面有不少教學技巧,但更多是要靠經驗去累積。

愛要表現出來,也要說出來

親子瑜珈練習中要非常專注,這時孩子的眼中只有父母,父母的眼中只有孩子

我們很愛孩子,孩子也很愛爸媽,但是要把愛說出來。孩子正在發展語言,在親子瑜珈過程中也會引導父母對孩子說一些話,在大休息的時候孩子會趴在父母身上,這時候他們會說一些悄悄話。趁著個時候把愛給孩子,孩子有回饋給你愛。親子瑜珈就是愛的練習,當你分享愛的時候,孩子會有無限大的愛回饋給你。

家家老師臉書粉專:家家老師的親子兒童瑜珈/戶外體能遊戲
家家老師的 LINE (記得要私訊唷):vi0327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播放音頻並追蹤 <聊療瑜珈>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cket Casts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