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貼標籤了嗎?
(*從這集開始節目將改為星期一播出*)
我們常常不自覺,馬上看到一個人事物的時候,想趕快給他下一個定義。我曾經因為膚色和身材,被別人誤會是「運動員」,或是「東南亞移工」, 也有人認為我是「原住民」。這三種身份本身都很好,但都不是我。
你呢? 你心中的自己跟別人貼上的標籤一樣嗎?
我印象很深刻,上次在線上瑜珈社團有位成員留言問
「我一邊當媽媽一邊教瑜珈,這樣我算是兼職瑜珈老師還是全職?」。
其實,你可以自己定義自己。而且,你想像中的樣子,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們自已也會不自覺地,把標籤貼在他人身上。不自覺想要定義「好」「壞」,或毫無興趣的「中性」。練習正念的時候,第一個原則是「非評價」。
我最近剛聽朋友分享在健身房找私人教練的故事。一開始他也是想為了減肥而去健身,所以前面兩位都選身材很好的健身教練。但是怎麼樣練習都沒有進步,開始對健身感到失望。
但他決定給最後一次試試看,並且換到了第三位教練。這位教練看起來瘦瘦弱弱,跟前面兩位身材姣好的教練相比,顯得相當不起眼。
他跟教練說:「我的目標是瘦下肚子的肉肉。」
但嬌小教練的回答震撼了他:「你的要求不可能做到,沒有只瘦肚子這回事。」
沒想到會被健身教練否定他的想健身的理由,本來對教練身材上的不滿,更是火上加油,但他還是跟著這位教練開始練習。
出乎他意料之外,嬌小講話又耿直的教練,卻成功幫助他建立身體的自信。幾個月後,他的小腹雖然還在,但身體卻變結實了,體力變好,體態也跟著改善。
她驚覺自己一開始用眼睛去判斷教練的能力,差點讓它錯過一個好的指導者。
一但我們心中出現喜好,覺得「這個老師一定教得不好」,這些都是心中的評價。但當你發現自己正在評價時,批評自己可能把情況弄得更複雜!
試著觀察這個評價,也不馬上對自己心裡的評價,做出平常會有的反應,比如看到一個討厭的人,就皺眉頭躲開。保持呼吸平穩,有單純地觀察你的想法,慢慢地在作出反應。
也許你會慶幸你自己剛才稍微停下了腳步。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播放音頻並追蹤 <聊療瑜珈>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