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52 – 閉嘴呼吸更自在:鼻呼吸為什麼比口呼吸好

  • by
音頻-podcast-sima-yoga-talk-聊療瑜珈-鼻呼吸-口呼吸-鼻呼吸-臉型-鼻呼吸-病自己會好-鼻呼吸不順-鼻呼吸-好處-口呼吸-臉型-口呼吸-牙齒

當我們想要讓自己更健康時,很少去想到:鼻子!

鼻子可以幫我們過濾呼吸到肺裡的空氣,還附帶調節呼吸量的功能。

但是許多人,走路、休息、工作的時候,昂常都是張大著嘴。鼻子變得好像只是一個臉上的裝飾品一樣。

你是慣用口呼吸還是鼻子呼吸,不只影響空氣品質。還可能影響臉型,甚至是你的牙齒健康!

鼻子到底有多神奇?節目中告訴你。

鼻子到底可以做什麼?

當我們想要讓自己更健康時,很少去想到:鼻子!

鼻子可以幫我們過濾呼吸到肺裡的空氣,還附帶調節呼吸量的功能。

但是許多人,走路、休息、工作的時候,昂常都是張大著嘴。鼻子變得好像只是一個臉上的裝飾品一樣。

鼻子不是裝飾品,鼻子可是天生的空氣清淨機!

我們鼻腔裡有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較大的灰塵。還有鼻腔覆蓋的鼻黏膜,會分泌所謂的鼻涕。

我們常常覺得鼻涕很煩人,想到鼻涕就會聯想到感冒。

但鼻涕可是很厲害的!

他能夠黏著灰塵、細菌、黴菌,還有幫忙調節我們吸進的空氣濕度,所以也有除濕機或加濕器的功能呢。

藉著鼻腔內纖毛的擺動,我們可以將這些細菌,黴菌和灰塵都排出體外。再來空氣又經過鼻甲,通過三個鼻甲之間的通道,才進入你的肺部。

空氣會經過下鼻甲,下鼻甲的功能很強大,不但可以控制空氣流量,也能調節空氣的濕度、溫度,還有過濾清潔的作用。下鼻甲肥大,就會阻塞鼻道,也就是鼻塞,很多如我一樣有過敏性鼻炎的常常被鼻塞困擾。

前面提到鼻子的超能力,都是嘴巴沒有的。光是透過鼻子呼吸,吸到肺裡的空氣品質就比嘴巴好多了。

又因為嘴巴沒有上述鼻子的這些超能力,所以嘴巴呼吸會讓空氣比較冰,比較乾,吸到肺裡的空氣也比較髒,也更容易引起氣管敏感。

Photo by Michael Kilcoyne on Unsplash

用鼻子自在地呼吸

就像前面提到,我觀察到不少人走路、休息、工作的時候,經常大張著嘴。鼻子只是臉上的裝飾品,擺在那裡不用。

鼻子呼吸是我們天生自帶的功能,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剛出生不久的嬰孩?他們睡覺的時候,安穩地躺著,用鼻子放鬆自在的呼吸。看看其他的動物,除了狗為了降低體溫,會大口用嘴巴呼吸之外,其他的動物們,比如貓、倉鼠,休息的時候,都是閉著嘴巴用鼻子呼吸的。

也許長年累月,你忘記自己剛出生,還是嬰兒時,安穩用鼻子呼吸的方式,常常不自覺呼吸急促又張嘴大口呼吸。

有點像用了很久的電腦,經年累月後我們改變了不少設定,記憶體塞滿了不需樣的檔案,運轉又慢又卡。但我們還是可以把儲存空間清空,把電腦改回原廠設定,電腦又會像新的一樣,運轉順暢。而呼吸也是一樣,我們可以調回來,大自然給的天生設定,就是用鼻子呼吸。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回原本就該有的樣子!

鼻子用來呼吸,嘴巴用來吃喝講話。

為什麼我們不該用嘴巴呼吸?

用嘴巴呼吸,口腔會變得很乾燥,剛好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張嘴呼吸的同時,空氣中的各種細菌、汙染源就會直接被吸入,影響健康。

再來可能比較不會去想到的是,長期用嘴巴呼吸,還可能影響到臉型和牙齒唷!口呼吸的時候,舌頭會微頂到下顎,長期下來容易導致上顎變窄,影響牙齒排列。此外還會影響到「臉型」,導致下巴後縮,臉型較長 。

閉上嘴,自在地呼吸

很多人養成口呼吸的習慣,可能是跟我一樣的原因,比如因為鼻過敏,鼻子老是塞住很不舒服,不自覺得就張開嘴呼吸。我也有認識的人是因為氣喘,覺得要張嘴呼吸大口一點,才能吸到比較多空氣。

這些習慣在多年之下養成,會需要花很多時間慢慢改…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了。關於耐心,我想分享我在“瑜珈真的有用嗎”這本書看到的一個故事給你。

故事裡的主角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同時也是瑜珈老師。

有一次幾課時,她請學生向前彎,並放了一疊紙在他手指尖的下方,對他說:

「現在開始每天的目標寄售減少一張紙的高度,彎的在比一張紙低一些。」

學生抱怨:「一次只往下這麼一點點?太慢了吧!一張紙的厚度沒多少呢!」

少女老師回答:「你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日積月累一點一點把自己的身體弄成現在的狀態,你想改變花幾十年造成的身體,也就是要一點一點的改變。」

如果你是口呼吸的人,千萬別放棄。慢慢地慢慢地去注意自己張嘴的時後,每一次發現就閉嘴,慢慢地你也會改回鼻子呼吸的!你也可以找找職能治療相關的影片,做口部肌肉訓練,讓閉嘴呼吸不再是難事。

/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