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 Cindy 專訪 – 不管在英國,還是教阿茲海默患者或運動選手瑜珈,都難不倒她

  • by
cindy-lin-英國瑜珈老師-專反

你也可以在下面平台播放音頻,用聽的!
滑到第二集:Cindy 專訪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cket Casts

Cindy 是旅居英國的瑜珈老師,也經營自己的瑜珈自有品牌 Cindy Lin Yoga & Wellness。

15年的豐富教學經驗,教過運動選手,也設計過專門給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瑜珈課。從哈達瑜伽(Hatha)、八肢瑜珈(Ashtanga)到現在專注於瑜珈呼吸法(Pranayama)的練習。熱愛運動的Cindy ,將瑜珈的元素和運動結合,創造Cindy 特色的瑜珈課。

我們也會在這集節目,聊聊在海外開始教課的心路歷程。此外,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Cindy 也是將瑜珈課搬到線上授課的老師之一。Cindy 將在節目中和大家分享,線上教瑜珈有什麼要注意的細節?線上教課過程中面臨了什麼樣的困難?

練瑜珈不一定要筋骨柔軟

Cindy 從2000 年就開始教瑜珈。大學的時候她學習運動休閒,也有瑜珈主題,所以才開始教瑜珈。當時沒什麼人在練習瑜珈,但現在幾乎每十個人就有八個練習瑜珈。

你要看到你身邊的人的因為瑜珈而出現的轉變,你可以才會發現
「哎?瑜珈好像挺好的」
你才會開始想要慢慢去嘗試瑜珈。

大家好像都覺得,練習瑜珈的人都要筋開腰軟,尤其因為社群網站上的照片。但我相信但我相信那些人在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感受跟我們是一樣的。

照片上看起來,那些困難的體位法好像才是瑜珈,但是照片背後的東西是沒有辦法用影像傳達的!有些動作已經不是瑜珈,是很要求身體條件的動作,不過拍照起來真的很美就是了。


Cindy的瑜珈教學經驗

Sima:你在台灣是教什麼類型的瑜珈?

我在台灣一開始是教哈達,因為我本來也是練習哈達瑜伽為主,我的教學就是我的練習。最近幾年比較偏向八肢瑜珈(Ashtanga Yoga),我自練習則是以呼吸法為主。

跟其他的老師比起來,我算是很幸運,我教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瑜珈。比如一般常見的孕婦瑜珈、兒童瑜珈等等。我還在台大醫院教過兩年,阿茲海默症患病前期的長者。

我就是帶領他們身體運動,但在身體練習的過程單中,就發現他們的認知功能也慢慢地進步。

我也教過職業的籃球員,還有職業的運動選手,他們的需求又不一樣。


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瑜珈課

Sima:針對阿斯海默症患者的瑜珈課,和一般瑜珈課有什麼不一樣?

阿茲海默症患者如果是初期的話,其實看不太出來,他們認知功能慢慢開始退化。我有在失智症協會教過一陣子,課程我設計為每一堂課都教一樣的。

很神奇的是,他們不會記得你是誰,他們也不會記得做過這個動作,但他們的身體會自己記得。我都還沒說下一個動作是什麼,他們就會開始進行下一個動作。

你能看到身心真的在互相影響。一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發脾氣,那過兩個小時之後,你就會看到他們變得比較穩定,比較有活力,比較開朗。很多研究都顯示,瑜珈或是其他比較和緩的運動,對於失智症有延緩的功效。

Sima:你有特別去修相關的課程,才去教針對運動選手的瑜珈課嗎?還是你自己研究怎麼教學呢?

我大學的時候有修過針對不同族群的運動法,比如針對銀髮族,或是針對專項運動的運動法。因為那時候有機會針對不同族群教課,自己也查了很多資料。

除了因為我本身有相關背景之外,很多時候是有老師和學員給的反饋意見,再加上自己查找了很多資料,我才慢慢地改進。

Sima:有沒有特別偏好教某種類型的瑜珈?

我不會特別喜歡教哪一種瑜珈,但自己會特別專注在練習呼吸法的練習。

我也常常強調,不管你是練習哪種派別的瑜珈,最後你都是希望這謝練習能幫助你好好的坐在位置上,不會想要一直動來動去,保持專注。

不管是專心在你的呼吸也好,或是只是靜坐也好。那些體位法的練習,都是讓你準備好往下一步(靜心)前進。


克服心中恐懼,在英國教瑜珈

Sima:你為什麼會在英國教瑜珈呢?

2016年初結婚後,跟我先生搬到英國,然後就慢慢開始教課。

剛搬來的時候,我跟我先生都沒有當地認識的人。剛好我家附近開了一個健身房,我就去健身房參觀。隔了一陣子之後,那個健身房剛好需要代課老師找上我,一週教個一次,然後就慢慢開始。

到一個新的地方要開始一件新的事情的時候,重點不是能不能,或會不會,而是你準備好了沒?這兩年我真的深深體會到:

當你心理準備好的時候,機會就會來找你。

我搬到英國的時候告訴自己

「我要開始做瑜珈,我在台北做的事情,我也要在英國做,我相信我可以!」

我原本想說先租一些場地,比如活動中心或是教室的空堂。但突然有一天,天外飛來一封email,有人要在我家附近開瑜珈教室,想請我去教課。

我就覺得這是一個註定的機會,就在那邊開課。教了一陣子之後,我也在那個教室舉辦了一個瑜珈工作坊。

我覺得當你心裡想要做這件事情,你又很認真的把自己準備好之後,就不要害怕,真的去試試看。

(14:00 – Sima 會分享在波蘭,開始用波蘭語教瑜珈課的故事喔!)

心裡的害怕克服就好了,很多事情是心裡的。我剛開始(在英國)教課的時候,我也常常問我先生:我這樣講對不對,我那樣講對不對。

但我突然想到,我剛開始在台灣用中文教瑜珈的時候,也是常常害怕自己講錯話;也常常不知道自己左右有沒有講對邊,要備課備很久,才能夠教完整的一堂課。教課時候也是很緊張,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講對。

這種緊張,不確定的心態,和沒信心的感覺;跟你用另外一種語言教課,其實是一樣的。

語言是可以克服的,這不是一個即興的表演,是你可以事先準備的內容。當然有些臨場的狀況,比如看到學生需要適度調整,或是內容的微調。但是大綱,和你想要傳達的內容,是可以先準備好的。

不同的語言,其實沒有差別。

我在台灣也有上過母語不是中文老師的課,他們為了讓學生了解,也會很努力的去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事情,我不覺得他們教得比講中文的老師來得差。那是因為他們有認真準備,到底他們想傳達的內容是什麼。

Sima:有傳達給學生,學生真的有接收到你想表達的內容,是最重要的!語言就不是最大的問題了。

很多學生擔心自己的語言不好(不敢用外語教課),但瑜珈有個好處就是你可以用肢體表達。

當然你能夠講,對一堂課的流暢度會有很大的幫助,但那真的不是最大的重點,而且語言真的是可以克服的。

Cindy 的狗狗Maxx 正在做下犬式 / photo: Cindy Lin

瑜珈結合運動,兩者互惠

Sima:你的課很多元,比如瑜珈提斯、Yoga x Fit,為什麼要把瑜珈跟運動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呢?

除了瑜珈以外,我也很喜歡其他的運動。比如我很常跑步,我也喜歡在健身房做徒手訓練,或是用壺鈴和負重做不一樣的練習

瑜珈的體位和其他的運動是很好的結合,雖然大家常常把這兩件式分開來看,可能因為一開始瑜珈從印度傳到西方世界的時候,大家有不一樣的看法。

所以你會常常聽到有人說:「喔我只去健身房,我不喜歡瑜珈,瑜珈太慢太靜了。」

或是練習瑜珈的人常常說:「我沒有辦法去健身房!我不喜歡跑很快,心跳很快,滿頭大汗的感覺,我喜歡比較靜態一點的。」

但我覺得這兩件事情是可以結合的,而且他們是會互相幫忙的!

如果你認真練習瑜珈,就體位來說,假設你是特別注重正位(alignment)的瑜珈練習者,它(瑜珈)對你的(運動)表現都會有幫助——避免受傷,並加強你的運動表現。

在練習瑜珈的時候,很多人反饋這謝課堂上學到的技巧,都可以運用到生活上或是其他的運動方面,所以我就把這兩個事情結合在一起。

Sima:我就是你剛剛說的第二種,不太喜歡把自己搞得汗流浹背的那種類型。

的確是。我目前線上有兩種課,一個是瑜珈基礎 (Yoga Basic),另外一種是Yoga x Fit。

來上瑜珈基礎的人覺得好難好挑戰,做得很慢但要把動作做好做對,怎麼那麼難?

另外有一種人則覺得 Yoga x Fit 好難喔!怎麼動作那麼快,肌肉那麼酸?

你覺得很簡單的,對別的人來說可能很挑戰。

Sima:的確,當你去做平常比較少做的一些事情,比較不習慣的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困難。

對啊!這不像傳統的體位法練習,但我覺得這(運動結合瑜珈)是很好的身體練習。這都是一個工具,你就是好好的使用這個身體。

大部分的人跑完步或是上完強力的有氧後,都會忘記要伸展。

但伸展可以除了幫助你剛剛使用的那些肌肉好好放伸展放鬆之外,那個過程也是個讓你身體慢慢回到原本樣子的進程,你才不會一直都非常的 High 。

我自己也是,當我跑完步之後,如果我結束後不在旁邊的草地坐一下,反而直接回家,我就會懶得伸展,直接去洗澡。但後面的那段(伸展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想上Cindy 老師的課,可以來線上瑜珈教室

從逼不得已,到享受線上教課

Sima:你現在都是在線上教課,算是逼不得已嗎?

我算是頗幸運的,我以前在台灣的時候都沒有經營社群媒體,一直到搬來英國教課後,我覺得我應該開個粉絲頁,好好經營自己。

也有學生提議讓我拍影片教課,不然老師你只有每年一兩次回來的時候開workshop,那實在太少了。但我那時候很懷疑(影片的效果):

線上的影片真的能夠表達你想表達的東西嗎?有一些細節是不是會講不清楚?

結果英國就封城了,幾乎是宣布的隔天,所有團體集會的場所機關,就都不能營業。有點像是我今天突然被通知:你明天不用再來上班了!

像我這樣全職的瑜珈老師,也沒有別的工作,也不會有政府的補助。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開始線上教課,當然瑜珈教室也提供一些課讓我教。

SIMA:你覺得線上教瑜珈課要注意什麼?有沒有困難點?

一開始我覺得要花一點時間,雙方都建立好他們的場所,跟線上上課的環境。

現在是很好討論這個主題的時間,我們如果是一般的瑜珈課,通常是一小時。我觀察大部分的線上瑜珈課,都是30分鐘上下,我自己的瑜珈課是45分鐘。

因為大家在線上看影片的時候,專注力可能無法那麼高,而且也無法真的躺下來大休息。

一開始在上線上課的時候,發現大家真的不是很專心。一直在看銀幕,看你到底是在做什麼動作。

幾個禮拜之後,大部分的人越來越專心在自己的練習上,不太需要看銀幕;只要用聽的,就能專注在自己的練習。

慢慢他們就發現:怎麼45分鐘過得這麼快!

所以一開始讓他們把環境設定好:

找一個空間,一個沒有人打擾他們的45分鐘
可以清楚地看到銀幕上的你(瑜珈老師)。

一開始很多人用手機,但後來大家發現手機太小了,看不清楚;

然後慢慢地很多人開始用ipod,最近還有人分享:老師我把你的畫面投到我的電視上,所以你看起來大多了!所以環境設定非常重要,可以減少他們的分心因素。

然後老師的口條也非常重要,開始上線上課之後,我也盡力地讓我的口條更簡短,更清楚一點。

有一些你沒有辦法看清楚的部分,你就去重複地說;
有一些你要他們去感受的地方,你就重複地說。

因為你看不到他們那些細節。上實體課的時候你可以感覺,但在線上課的時候你看不見。你只能把你要表達的內容,盡可能地清楚簡短讓他們知道。


你是否有要求學生一定要讓你能清楚的看到他們的全身?

我會建議他們,把鏡頭放在我看得到他們全身的地方,但這不是因為我想要調整他們。我覺得上線上課最重要的地方,每一個老師都要很注意的地方就是學生的『安全』。

你在上課的時候,有一些有危險性的動作要避免;然後你看得到他們,當他們在不安全的動作或角度時,要提醒他們一下。這些(線上課)都是新的開始,我們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一開始會很小心,但他們只看得到自己,看不到身邊的同學,沒得比較,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很多時候你是看不到學生的,比如直播,或是學生不開鏡頭,或是空間關係看不清學生的全身。

比起能不能調整,口條清不清楚,動作怎麼編排,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學生練習的空間不像我們老師都安排的好好的,有些學生可能就在沙發和電視之間小小的空間上課。


線上教課的大問題:網路不穩。

我之前線上教課還遇到另外一個問題:網路不穩。我就只能速度放慢,多講幾次。

網路連線真的是所有線上教課的老師都會遇到的困擾,我覺得很難避免。如果你上團體課,可能有一個人的網路很慢,其他人的網路很正常,他們就會覺得你為什麼要教那麼慢啊!

有其他老師用另外一個方法,因為在英國偏僻的地方網路不太穩,直播常常會斷斷續續的,所以他們就會事先綠影。用email 或是在youtube 上,讓學生付費觀看。然後每個禮拜再用信件的方式,討論學生於到的問題。

網路不穩真的是個麻煩的問題,前幾天有學生的窗格突然不動,畫面消失,表示他的網路斷了。

教課的話,有時候人太多的時候,我會讓他們靜音;如果人不是太多,我會讓他們繼續開著聲音,會聽到他們在喊,踢到他們的反應,好向真的在線下實體課教學一樣。

可是有時候突然有人看不見你,你還在教課,然後有學生大喊:老師怎麼看不見你了?

這時候你就不知道該繼續教課,還是停下來?真的只能是向上天祈禱,教課的時候網路會很順!

Sima:網路很順看天意,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是用創意的方法解決了!對很多老師應該都沒想過自己所有的課,都會被移到線上。

對老師們都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會。我自己一直有這個念頭,但一直沒有真的去執行,那真的開始執行的時候,我覺得你可以給的比你想像的還多。

以前我跟很多其他的老師一樣有這樣的想法:

線上課真的能夠幫助到他們嗎?真的有辦法教嗎?你能夠教的跟實體課一樣嗎?

但我發現,其實在你看得到對方的線上課,你可以給的口令調整其實很多。

Sima:在疫情趨緩,瑜珈就是又再度開門,大家生活恢復正常後,你還會想繼續在線上教瑜珈嗎?

我想繼續,也有跟附近其他的幾個瑜珈老師討論過,像是現在只要時差可以配合,有在台灣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學生,都可以配合我的課。

我也有一些英國的學生,他們可能稍微住得比較遠一點,就需要花很多通勤的時間,跑來上課。

那些學生反應,如果我線上課繼續開的話會繼續。畢竟他們已經上過我的課,也知道我的練習是什麼樣子。

比如說每個禮拜上一次課,一個月只去一次實體課,就不用每週都要開一個小時的車特別跑來上課。這樣對學生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Sima:我也是因為現在所有的課都挪到線上,以前的學生又跑回來了,覺得因此又能夠通過瑜珈交流真的很好。

真的!這是Lock Down (封城)很多缺點中,意外出現的優點。雖然大家現在都沒辦法去上你的實體課,反而讓那些原本離你比較遠的人,突然變得比較近了。

而且我的學生都要email 或是寫訊息跟我訂課,以前都是直接讓教室跟學生聯繫。現在我們反而有更多的互動。

讓你跟你的學生互相了解更多一點,每個禮拜可以問問大家在做什麼?工作如何?小孩乖不乖?……等等。希望這一切都會變成新的機會,然後是個好的經驗。


cindy-lin-專訪-阿茲海默症-運動選手-瑜珈課-線上教瑜珈
photo: Cindy Lin

Cindy的座右銘:Be sincerely, but not be serious

Sima:請你分享學習瑜珈的路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在我練習時,我自己常常被提醒的一句話,是我的老師Sri.O.P Tiwari經常說的:

「Be sincerely, but not be serious」

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比如在生活上,在練習中,常常會想要老師幫你解答。老師常說:「你可以很真誠,但不要太嚴肅地看待這些問題。」

比如一開始練習瑜珈的時候,你總會有很執著想要做到某一個體位法的時候。會一直想為什麼(我做不到)?

你一直找youtube教學影片,一直問別人,一直看老師;看到某個技巧,一直去想要怎麼樣才能做到那個動作;但有時候你太執著去做那件事的時候,就失去那件事情的本意了。

所以真誠地去看待你在練習瑜珈這件事情,你就一直持續的去做,不要太嚴肅的看待。不是說你放輕鬆的去做那件事情,而是指你好好做,但不要執著於那個結果。

尤其是我搬來英國之後,覺得很多事情盡全力就對了;那結果會怎麼樣,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你已經盡力了啊!

你也對自己很有交代,盡了100%的全力,這是你可以做到最好的了;就算沒有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也能很輕鬆地看那件事。

在Instagram 追蹤 Cindy : https://www.instagram.com/cindylinyoga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