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瑜珈課最常做的練習就是『Asana 體位法 』
Asana 是梵語名稱,也就是在課堂上常見的瑜珈動作練習,比如下犬式、上犬式、嬰兒式等等。
比如嬰兒式的梵語是「Bal-asana」,你可能注意到字尾也是 -asana 。所以所有體位法的梵語名稱,你都可以看到同一個結尾「-asana」。攤屍式 “Savasana “,龜式 “ Kurmasana ”。
瑜珈體位法,到底是在練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今天的五分鐘瑜珈時間,會解釋Asana的含義,以及練習的目的為何!
Asana 的意思是什麼?
那到底 Asana 為什麼叫 Asana?中文翻譯為體位法,聽起來就是以身體動作為主的練習
他的詞根是來自梵語的 “ Aas ”,表示「存在的狀態」。我在學習瑜珈師資班的時候,老師也提到原本 Asana 的意思是「坐」。
Asana體位法,是為了之後的冥想練習做的事前準備。
Asana 體位法不只給你柔軟度,還給你內心平靜
不知道你是否曾跟我一樣,本來參加瑜珈課只是想運動,後來發現越練習心裡越平靜呢?
也因為市面上多數瑜珈課都是以體位法教學為主,很多人以為瑜珈就是拉拉筋,做一些困難的動作。但瑜珈練習除了Asana 體位法練習之外,呼吸調息以及冥想,甚至整個生活態度都是修行的內容之一。
Asana 體位法練習久了,的確身體可能變強健、變柔軟、活動度增加,但是讓心靈平靜,才是練習體位法的目的。而身體的變化,其實是Asana體位法練習後的副產品。
透過持續不斷練習 Asana 體位法,心跟身體都將更好地準備,進入冥想,踏上正道之路。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