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閉關結束後,很多人請我分享內觀心得。一直以來,瑜珈對我來說都不是一種運動,雖然很多身體動作,但是也不少呼吸調息和冥想練習。我在練習瑜珈之後,慢慢發現面對壓力的時候,我的反應變平靜了。
內觀法開闊了我另外一種新的方式,讓自將能夠更寧靜的看待生命中的起起伏伏。瑜珈通過不同的動作、呼吸練習,也痛過靜靜坐著觀察自己。而內觀,就是從頭到尾都不動,只是靜坐,觀察自我以及實相。內觀:Vipassana :就是 to see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內觀者要觀察的,就是事物真實的樣貌。
這十天,我們在中心做什麼?
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靜坐到六點半,然後早餐。
八點之後靜坐到十一點中間休息一次,然後午餐
午餐之後是比教長的午休時間,也可以登記向助理老師問問題
接著下午一點繼續靜坐到五點,就是茶點時間
新生有液態的米麩水以及水果,舊生只能喝檸檬水
休息一小時後,六點繼續靜坐衟晚上八點
八點會聽葛印卡老師開示錄音檔(老師很愛說故事,其實這一小時一下就過了,反而是靜坐有時老覺得怎麼這麼長),結束後靜坐到九點,上床睡覺~隔天重複差不多的內容。
課程是十天,其實我們待了十二天。第一天下午報到,最後一天要打掃完,早上八點才能離開中心。前三天練習觀習法,觀察自己的呼吸。後七天練習內觀,觀察自己身體感受。
十天早上,中心會把手機還給你,也可以開始說話,這天是和其他學員交流的好時機,也提前讓你適應,回到外邊塵世的生活。
內觀報名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
在疫情衝擊之下,台灣是少數還能舉辦內觀課程的地方。兩年前還在波蘭時就一直很想參加,但總是報不上。我跟其他學員開玩笑說:這比國際巨星來台灣開演唱會的門票還難搶。
又聽說因為提提研面膜老闆李昆霖大力推廣,今年也許多人因為他的分享,跑來報名參加內觀。我要來之前已經聽兩個朋友說過,他們是因為李昆霖的關係,才知道內觀的。
所以要報名,一定要提早。你如果課程三個月以前,報名開始當天早上沒有馬上去登記,大概搶不到名額。其實1月我本來有點想取消,因為那陣子特別多事情要忙,總覺得時間安排會卡卡的。但既然上了,我想冥冥之中我應該要去。
雖說如此在內觀中心不能跟外界聯繫的十天中,我還是偶爾會擔心課程報名的狀況。但在我打開手機的那一瞬間,發現我的夥伴都顧得好好的,完全是自己給自己壓力。
這也是我們在內觀要學習的:放下執著。
付錢的不是老大:從報名就開始學習斷捨
不少人問我花多少錢參加內觀課程?
課程完全「免費」,一切都靠受過課程幫助的舊生捐款。其實內觀在報名時就學到了第一課:捨離。當你沒有付錢的時候,你就不會對住宿、食宿等提出要求。
如果今天付錢參加課程,餐點不和你的胃口,你可能心想:我都付錢了,怎麼不準備好吃一點的。或是希望房間浴室或是床能更舒服,開始對中心準備的硬板床心生不滿。
課程我們沒付錢,所以有什麼,我們就是心懷感激的接受。而且說實話,內觀中心法工準備的餐點非常豐盛:主食、三菜、小菜,點心,水果…什麼都有。很多時候比我自己準備午餐都還豐盛多了。那十天中就算有口腹之慾,也完全被滿足。
所以不付錢,別人給什麼你就接受。我們不把東西定義為我的:這是我的午餐,這是我的床,這是我的房間…練習放下自我,學習斷捨離,內觀課程從報名那一刻就開始。
第一個大挑戰:一天靜坐10小時
第一次練習靜坐,是在我啟蒙瑜珈老師的瑜珈課。通常只有短短5-10分鐘。
我的第一個兩百小時瑜珈師資班時,打破了我靜坐長度的紀錄,靜坐一個小時,早晚各一次。但內觀則是從同靜坐到尾,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靜坐兩小時。睡前的最後一個功課也是靜坐。
前兩天,真的很痛苦。因為從來沒有做那麼久,我覺得全身都在痛。內觀這十天其中一個規定是不能做瑜珈或運動,只能簡單伸展和散步。我第一天努力撐著不去練習平常肩頸痠痛,或是腰痛時的體位法,也忍住沒有練習任何呼吸調息。但一天結束後我實在撐不下去了,隔天中午我忍不住去問助理老師心中的疑惑:
「老師,真的不能練習瑜珈嗎?我全身都在痠痛,但是對我來說伸展練習也是瑜珈的一部份,你們說可以伸展,但是又不能做瑜珈,這讓我很困惑…我平常身體痠痛就是做我的瑜珈練習,真的不可以嗎?」
老師笑笑地回答:「這個規定主要是因為我們要練習內觀,觀察自己,但卻又是團體生活。你的一舉一動,別人可能都看在眼裡。其實葛印卡老師沒有反對瑜珈,但是你必須注意不要讓別人看到,如果的因為身體不舒服需要做簡單的練習,找一個沒人的角落就好。」
「記得別把一整套練習完,你只是是需要舒緩你的身體。」但還是補充提醒,叫我不要練習過多。
問完問題之後我心裡平靜了一些,在伸展的時候也不再有這麼強烈的罪惡感。從第四天開始,不停觀察身體感受之後,身體的疼痛不再那麼難受,也漸漸習慣坐著的姿勢,痛的頻率也減少了。
心中那種渴求想練習瑜珈的慾望,也跟著減低。
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前幾天瑜珈練習反而成為我痛苦的來源!我汲汲營營地去想為什麼不能練習,好想練習。但其實當我的身體適應痛的感覺後,這個我自己創造的內心痛苦,也就跟著消失了。
雖然還是會疼痛,但漸漸地,想趕快逃離這不舒服感受的頻率,越來越少。
第二個挑戰:遇到問題不能說話
一開始我很喜歡神聖的靜默:不能說話不能語言溝通的規定。雖然我很喜歡說話,但因為教課和回台灣後與不少新朋友舊朋友碰面,在家中家人看到你也會想跟你說幾句,每天都批哩啪拉不停說話。有時候真的很想靜一靜,什麼都不說。
所以當手機和書籍被收走的時候,我心裡完全沒有不捨:
「太好了!終於不用每天一直回覆不同人的訊息,粉專或 Instagram 回覆留言了!」
沒想到我在內觀中心,終於還是遇到忍不住想講話的那一瞬間。
有一天要去洗澡時,我發現我分配到的浴室有人在使用。內心不但急躁又生氣,想說到底是誰占用我的浴室!同時我又不想因此去使用別人的浴室,造成其他人跟我面對一樣的狀況。
後來我還是及急急忙忙的使用隔壁的浴室,匆匆的洗完澡,但我洗完時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我只好去找事務長通知這個問題,然後心中默默希望不要再發生一樣的事。
結果過兩天,又發生了!這次我本來想去找事務長幫忙解決,因為與事務長和法工是可以說話的,但是我不能跟同學對話。左找又找都沒看到人,後來就自己回浴室那邊,剛好遇到那個人走出來!我忍不住把他攔住,比手畫腳想告訴他搞錯浴室了,但仍然言不達意,覺得很像在跟外國人溝通。
但是,溝通完之後我後悔莫及:
「糟糕,雖然沒有說話,但我還是忍不住溝通了!課程才沒幾天就破戒…我真糟。」
盥洗後的靜坐時間,我心裡一直很不安,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沒自制力,又對被我強迫溝通的那位同學很抱歉…一直在腦中後悔過去做的事情,完全沒辦專心練習內觀。
一直道晚上聽葛印卡老師的錄音開示提到:
「心會去想,判別辨別接收到的感受,從過去的經驗中認出他,然後開始判斷:喔~這是好的,喔~這是不好的。」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心不就是正在做這件事嗎?我正在評斷我過去的行為是不好的,還一直在心中想著他,不願意放下。發現這件事後,我慢慢將新帶回觀察呼吸。心又靜下來了。
也正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的新正在想什麼,我才有辦法回來觀察身體及呼吸。
這十天內觀中每一次遇到的挑戰或挫折,其實對我來說是好事。當我跨過去了,我的練習又往前進,進步了更多。
內觀危險嗎?
說實話每個人練習感受大不相同,有人馬上受不了,有同學練習到失眠,晚上睡不著。
要說為不危險,我個人是不覺得,但也許你會感覺特別強烈,也許會有身體或心理不舒服。
我一直記得我的瑜珈老師推薦我參加時,我問了幾次到底是什麼樣的體驗?
她總是跟我說:「你去了就知道了!」
我一頭霧水,想說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參加。
十天後,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他死不說!
有時候感覺很強烈,像我自己內觀練習的最後幾天,每次靜坐完都會頭暈,像是喝醉酒那樣,走路不穩。
但其他人跟我的感受又完全不同,有人甚至也沒什麼感覺。
抱持著期待能夠變快樂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沒有得到你預期的結果。
也保持不失望,內觀是觀察,當下身體真實的感受。
而不是追求,獲得某種特殊的感覺。
你可以在下面平台收聽以及追蹤
☟聊療瑜珈 Sima Yoga Talk☟
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節目的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在IG螢幕截圖分享你收聽的心得給我: @simayogatalk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
I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challenging on blogs I stumbleupon everyday. Dannie Niels Andres
great to know that you’d learn s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