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花三小時的時間 ,才能基本地認識一個學生」
這句話是我在瑜珈療癒課時,Ritesh老師跟我們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好好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然後找出適合這個學生的方式。
這件事聽起來容易,卻又不這麼簡單。
通常學生不太偏好問問題,就算稍微酸痛不舒服,在團課的時候常常會忍一忍就過去了。我自己當初在練習的時候也一樣,明明手腕有一點點痛,但覺得等一下就不痛了。明明後彎的時候下背部很痠痛,但想著要彎得更深更多,也沒跟老師說不舒服,也是跟著其他人彎下去。
要好好的認識一個學生,必須要耳聽四方,眼光八方。要注意他們的動作,表情跟呼吸,還得適時的主動問學生問題。
平衡感不好的S生
S生是最近才上過我兩堂課的新學生,身為英語教師,以前又是體育老師的她,感覺天不怕地不怕。他很愛說話,我問一句,她會回我10句,滔滔不絕的講個不停。她熱愛分享的個性還有另一個好處,讓我在第二堂課就對她有了基礎認識。
原則上我的課在一開始一定會先問學生是否有任何疼痛不適或醫療史,除了避免對他們有傷害的瑜珈練習,也是為了對他們的狀況作出個人調整。
S在我問了問題後馬上回答:「沒有啊!我沒有哪裡不舒服也沒有什麼疾病喔!」
大部分的人第一次都是這個答案,因為學生當下真的沒有覺得任何不舒服的地方,畢竟身體狀況欠佳的話,通常你會先選擇去看醫生或是在家裡休息,大概不會想來上瑜珈課。不過當上課時注意到他們動作或表情怪怪的時候,我再追問一下,學生就會告訴你更多細節。
果然S也是;但我不用問,她自己給我補充:
「不過我之前因為滑雪意外,脊椎股碎裂,然後膝蓋也有受過傷。但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我現在完全不覺得痛啦!還有,我的平衡感不是很好,單腳站對我來說很困難。」
第二堂課的時候她另外提到,因為內耳不平衡,所以任何需要平衡感的練習對她來說都不容易。
所以第一次上課保險起見,我盡量避免給他膝蓋壓力;特別注意前彎的時候讓背部打直,膝蓋微彎。為了安全,並沒有給她單腳平衡的練習。
引導和輔具 成功挑戰半月式
第一堂課觀察他的狀況後,第二次上課我特別把半月式(half moon yoga pose / 梵語 sanskrit: ardha chandrasana)規劃為課堂達成指摽。
我給她的準備步驟:
先練側棒式(side plank pose / 梵語 sanskrit: vasisthasana);
再練三角式(triangle yoga pose / 梵語 sanskrit: trikonasana);
以及其他需要用三個支點的練習。
讓她在做半月式之前,先將身心準備好,並練習察覺自己是怎麼為持平衡,然後再慢慢的從三角式,進入到半月式。
S看完我示範半月式之後說:「天啊!我不知道我做不做得到!」
她遲疑地把手放在地上,慢慢地把一隻腳抬起來了,只是沒辦法把身體跟著轉向正面。
因為她家裡沒有瑜珈磚這類的瑜珈輔具,所以我引導他試著把手放在她旁邊的矮椅上。但椅墊太軟,所以她自己決定將手一到旁邊高一點硬一點的床上。

她做到了!S身體平行面向前方,一隻腳在空中平行於地,一隻腳站在地上;一隻手上舉,一隻手撐著床。他在這個動作維持了至少五個呼吸,才慢慢放下來。
似乎因此自信大增,S馬上提議要試試看她之前在瑜珈課練習過,但卻做不到的瑜伽體式英雄三(warrior 3 pose / 梵語 sanskrit : virabhadrasana 3)。她自己就開始做這個動作給我看(因為她不記得這個體式的名字),但只能維持1-2秒。
於是我拿了一張椅子,示範給他看如何用椅子輔助來練習。接著請她找房間裡類似高度且穩定的傢俱練習,雙手輕輕的放在上面並打直手臂,然後再慢慢的舉起一隻腳,身體下沉,進入英雄三。

她又做到了!看到她開心的樣子和雀躍的反應,我也跟著她快樂起來。
適時的引導,加上一些輔具,讓她做到原本不敢嘗試的平衡體位。練習瑜珈體位的時候,很中意的一點事不要在意別的人怎麼做,想跟著他們做的一樣,而是好好去察覺自己的身體當下的狀況可以做到什麼,然後去嘗試。
||延伸閱讀:壓力大?練習瑜珈冥想 學習跟壓力做朋友
練習結束後我照我的上課慣例,詢問S當下的感覺。
「很棒,我覺得好極了!而且我應該更頻繁練習平衡動作!」
雖然我也是老師,但S自己才是她本人最棒的老師。S找到自己的弱點,不但不避諱它,反而去擁抱它,而且很高興地發現跟它好好相處的方式,還找到練習的目標,同時樂在其中。
S的體會也是我在每次練習瑜珈時想達成的境界: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平衡感不好),了解自己(是因為內耳不平衡),擁抱自己(平衡感不好不是問題,是自己的特性之一)。
S知道自己平衡感不好,也知道造成此狀況的原因是因為內耳不平衡。但這並不讓她怨恨這個情況,反而去了解他,在瑜珈課的過程中還發現了練習平衡的樂趣。也積極的去面對平衡感不好這件事,引發了繼續練習的熱情。
S也不是因為我要她做什麼,她就照著做。S不但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輔具(我叫她用椅子,她自己發現床的高度和硬度更適合),然後給自己增加新的挑戰(自己試著做了英雄三)。我唯一做的就是稍微引導她,讓她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下課後的感想是「S真棒!我應該向S的態度學習」
學生真的是最好的老師,讓我更了解怎麼找到針對不同個體的教學方式,還會給我反饋。我不但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新的體會,還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學生快樂的時候,我也會跟著很高興。
最後鼓勵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也跟S一樣不擅長平衡,建議找個適合你的輔具,或是在牆邊,試著在家裡練習看看你本來不敢做的體位吧!也許你會愛上它呢!
Namaste, 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嗎?在下面留言給我一些反饋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免費支持創作】在下面拍手5下,讓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酬勞 🙂